兼济天下则达 独善其身则穷
自从看了李笑来老师的《把时间当做朋友》后,养成了记日志的习惯,今天翻开日记,发现已经跑步一年了,所以发文纪念一下。
事实上,去年十一月就开始跑步了,但那时没有记在纸上,所以只好以明文记载为准。以下是2010年的跑步记录,开始时记录不详细,后来有所改善:
12.12 17:08 去跑步
12.20 17:05 回宿舍,去操场跑步,能做9下引体向上
12.22 17:16 回宿舍,去操场跑步,跑了7圈
12.26 17:23 回宿舍,跑10圈,做了10下引体向上,跳绳
12.28 16:48 回宿舍,去跑步,打羽毛球,跑步
12.30 16:50 去跑内环 24:30(从这天开始,就很少去操场跑步了,而是去跑内环,内环一圈是4.3km)
以下是2011年的跑步记录:
1.8 17:00 去跑步,跑了两圈内环,实际上还跑了1.4km,总共是10km,因为没有做准备活动,所以叫受伤了,走路时都感觉到疼,所以短了一个多月没跑步(所以跑步之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,尤其是冬天的时候)
1.10 报名参加扬州半程马拉松
2.22 16:30 准备去跑步,考虑是否叫上俊杰,最后自己去跑
2.25 17:20 叫石挺常去跑步,之后去做引体向上,遇到用双手投铅球的全校第一,肌肉惊人,能做30下引体向上
3.1 17:30 回宿舍,去跑步 19:35 去体育馆打球,左脚大脚趾受伤了(此后脚趾的伤痛挥之不去)
3.13 17:3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
3.16 17:08 回宿舍,去跑步(内环1圈 21:30)
3.23 17:00 去跑步
3.25 17:55 去跑步,去广药,回宿舍
3.27 16:51 回宿舍,换衣服,去操场跑步,之后去跑内环
3.30 17:08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
4.1 17:48 去跑步
4.6 17:3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
4.8 17:06 回宿舍,转呼啦圈,去跑步
4.10 17:50 去跑步,跑到广药时,去打篮球了
4.12 17:1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
4.14 17:15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先跑内环一圈,休息,放松肌肉,然后打算跑内环两圈,结果第二圈只跑了不到一半就累了,走回学校(第一圈 22:37,第二圈 24:31)
4.17 17:06 回宿舍,去跑步,回宿舍
4.20 17:15 回宿舍,去跑步(跑了将近三圈的内环,第一圈 23:18 第二圈 24:06,由于今天跑太远了,叫受伤了,导致一个多月不能跑步,跑步这东西还是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)
5.24 17:19 去跑步,内环两圈,之后去操场做引体向上
5.26 17:46 去操场跑步,跑了两次1000米,学校的广播超讨厌,用粤语,垃圾,去跑内环,1圈,去操场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(1000米第一次 4:09 ,第二次 4:03 ,内环1圈 22:53)
5.31 17:3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太阳还有点晒,跑完两圈后,去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,引体向上
6.7 17:26 回宿舍,去跑步(1000米 4:03)
6.12 17:46 去跑步,内环两圈,去操场做引体向上
6.15 19:34 去体育馆打羽毛球 左脚的大脚趾又扭到了(此后的一段时间过的比较灰暗)
7.1 17:30 跑内环去,好久没跑了,跑步就像久违的朋友,令我明白我是谁,离不开跑步了
7.7 18:08 去跑内环,好就没跑了,挺累的,跑了一圈 22:44,去操场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(次后一段时间,家中有事,回家了,跑步几近荒废)
8.11 17:2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废了,内环一圈,跑跑停停,三次才跑完,很吃力
8.13 17:3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有进步,分两次跑完内环,做了三组俯卧撑,一组引体向上
8.15 17:3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跑完内环 23:37,去操场,看到俊杰的自行车,做了两组引体向上,一组俯卧撑,一组仰卧起坐
8.17 16:5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内环 1圈 22:50 去操场 400米 1:25
8.20 18:06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一圈 23:47
8:22 17:40 回宿舍,去跑步,内环一圈 22:27,去操场,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
8.23 17:40 去跑步,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,杨俊归来
8.25 17:45 回宿舍,换衣服,去操场跑步,不知跑了几圈,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
8.26 17:4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两圈 第一圈 22:59 第二圈 25:33 去操场做仰卧起坐
8.28 17:4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操场跑步,热身1.2km 内环1圈 23:28
8.30 17:2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操场有人踢球,去跑内环,一圈 23:52 继续跑,太累了,走回去,好远
9.2 20:30 去跑步,内环1圈,去操场做引体向上,可以做8下,回宿舍(不习惯晚上跑步)
9.3 17:10 搜邓世龙的自留地,被google收录了,开心,回宿舍,发短信告诉大家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1圈23:26,去操场做俯卧撑,好累
9.5 17:2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下雨了,回宿舍
9.6 17:40 去操场跑步,热身3圈,正式跑11圈,23:14,做俯卧撑,仰卧起坐
9.7 17:3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操场热身3圈,正式跑内环1圈,可能由于肚子太饿,竟花了25:30 去操场小坐,回宿舍
9.9 17:10 去拿一卡通,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两圈 第一圈26:14 第二圈 24:23 今天脚有点疼,莫名奇妙,去操场,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
9.11 17:20 换衣服,去跑步,中环一圈 58:24 去操场做仰卧起坐 两组 第一组40下 第二组50下 俯卧撑两组 每组15下
9.13 17:47 回宿舍,换衣服,去操场跑步,热身3圈,正式跑3圈 5:58 第二次 5:31
9.15 17:00 回宿舍,换衣服,和石同学去跑内环,两圈,第一圈25:04,第二圈23:41 去操场做仰卧起坐,俯卧撑
9.16 17:2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下雨了,在公交站避雨
9.19 17:2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操场跑步,遇到王盼盼,聊了一会,跑步,跑内环,1圈 23:54 去操场,做仰卧起坐,两组 第一组 40 第二组 50 俯卧撑两组 第一组 15 第二组 20
9.25 17:1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跑到2/3,肚子疼,走回去
9.30 17:47 内环两圈 48:12
10.5 17:05 回宿舍,换衣服,和石同学去跑步,内环1圈 22:31 去操场,做力量训练
10.6 17:05 回宿舍,换衣服去跑步,内环1圈23:30 快跑完两圈,太累了,停下,去操场做力量训练
10.8 17:05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1圈 22:43 想跑第二圈,跑到中医院跑不动了,走回去,去操场做力量训练
10.1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跑到中医院,肚子疼,去上厕所,继续跑,内环两圈 第一圈 25:14 第二圈23:30,去操场做力量训练
10.14 17:20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两圈 第一圈 24:40 第二圈 23:17 去操场做力量训练
10.23 17:18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3圈 1:05:07(第一次连续跑完3圈)
10.26 17:10 回宿舍,去跑步,内环一圈 22:03 去吃操场,做引体向上,仰卧起坐两组 第一组60 第二组 54
10.30 22:02 跳绳 连续跳了1500下(跳太凶了,右脚受伤了)
11.6 17:09 内环三圈 1:13:45 去操场做力量训练
11.13 17:02 去跑步,右脚膝盖疼,回宿舍
11.19 16:46 回宿舍,去跑步,内环两圈 49:44 去操场做力量训练
11.23 17:02 回宿舍,换衣服,去跑步,内环两圈 第一圈 22:42 第二圈 25:42 ,去操场做力量训练
11.27 17:20 回宿舍,去跑步,内环两圈 47:17 去做力量训练
12.4 16:10 回宿舍 去跑步,内环三圈 1:13:40 去做力量训练
12.10 16:30 回宿舍,去跑步,内环四圈 未计时
总共跑了将近320km。这期间,有很多次由于各种伤痛,训练不当,打球时意外受伤,中途回家,各种事件,导致现在进步的速度太慢。但是已经可以看到,最近一个月已经向三圈,四圈进发,是个不小的进步了,还需努力。
乔治希恩在《跑步圣经》里说道,医生是跑步者的三大敌人之一,其实也就是身体,这话不假,很多时候想多跑,但是总是力不从心,身体有它的局限,所以要想发挥它的最大功力,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,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形成自己跑步的格调,也就是跑格。跑步贵在坚持,那句俗语说的没错,一日不练,骗不了自己,三日不练,骗不了队友,三月不练,骗不了观众。
跑!跑!跑!
昨天和舍友去看车展,回来之后头晕。每次出去逛都这样,休息一下就好了。但是这次回来很不幸,有人在打篮球,但还是上床睡觉了,太累了。
习惯在安静的环境中入睡,然而此时篮球的声音,声声入耳,令我难以入睡,意识到越睡越头疼,赶紧起床,喝开水。吃完晚饭回来,头还是很疼,坐立不安,不时有呕吐感,没有办法,继续睡觉。很快,有人来打篮球了,不得不爬起床,厚着脸皮,叫他们到第二饭堂前面的篮球场打球,继续睡觉。十分钟之后,又有人来打篮球了,这次我放弃了,只能忍耐这睡觉。躺在床上,头疼的厉害,没想到的是,人在极度虚弱时,对声音是如此敏感,每一次拍球声传来,神经就绷紧一次,每一次投篮声传来,就像被锤子锤了一下,晕了。
难以入睡,只能左思右想。想想是不是应该叫他们也到二饭前打篮球,但意识到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;想想是不是现在不应该睡觉,显然不是,累了就休息,这是人之常情,而且如果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上一个小时,我立马生龙活虎。想来想去,找到了问题的根结,那就是篮球场的位置。
当初学校的设计者们之所以在生活区设置篮球场,是为了方便学生打篮球,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?以我的经历,说明不是。很多时候,早上没到7:30就有人来打篮球了,这时我必然被吵醒,然而此时睡意正浓,被吵醒之后继续睡觉已经不可能,睡眠效率不高;中午没到1:30有人也会来打篮球,此时午睡正酣,突然被吵醒,令人有打人的冲动。多次向宿管投诉,没有结果,反而被宿管说懒惰。就这样忍受着,一天一天过去了,然而昨天的经历令我恍然大悟,不能再这样忍受下去了。
8:00起床即使懒虫了吗?我觉得不然,有时候对一个问题来了兴致,就会一直追究下去,不找到结果绝不罢休,如果为了休息,而终止追究,放着明天来做,不然去得很好到效果,所以有时很晚了才入睡,8:00起床也是正常的。傍晚就不能睡觉了吗?这也不对,人总不能想机器一样精准运作,有时会生病,这时如果睡上一觉,会舒服很多,即使是白天。但是睡眠是需要安静的环境的,如果周围有噪音的话,不仅不会减轻疲劳,反而是越睡越头晕,我昨天的经历就是如此。
住在篮球场旁边,我必须保证不能生病,否则就惨了,生病了又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。而且住在这里,总有一种休息权受到侵犯之感,我不能随意休息,必须看看篮球场有没有人在打篮球。所以我觉得在生活区设置篮球场是个极大的错误。的确,生活是离不开运动,但运动也不能如此贴近生活,而且是贴在你的床边。去了几次华工北校区,发现在西区的生活区也是类似的情况,一排的篮球场赫然出现在学生宿舍旁边。估计当初设计南校的设计者们,是参考了北校的设计之后,在设计图纸上一画,这个篮球场可以有。 在我看来,一个产品最终是给用户使用的,只有用户才知道这个产品是否用的舒适。估计这些设计者们没有在篮球场旁边生活的经历;没有在生病时,听听篮球场传来的阵阵投球声。才会有了这样一个令我抓狂的生活区篮球场,如果当初他们有类似的经历,断然不会有这样的设计。非但是篮球场,在生活区举行的娱乐活动,也是非常令人厌烦的,相信住在C8--C9的同学有切身的体验。
真应该把篮球场拆除,还学生一片宁静。而事实上拆除篮球场已经在C15实施了,我想应该是外国友人抱怨的结果。而我的抱怨确实如此的微弱。
重复那句话,生活是离不开运动,但运动也不能如此贴近生活,而且是贴在你的床边。
好久没写博客了,今天反正不想看书,写一篇吧。
从八月份中旬开始,到现在已经过了三个月了,应该总结一下,这样才能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。翻开日志看了看,三个月来主要做了以下事情:
可以看出,以上这些已经占据了很多时间了,那还有时间做研究吗?实际上确实没有,这也是令我最头疼的,本来研究生就是应该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究,并验证自己的想法。但我现在是完全没有想法,所以前不久要交开题报告令我很纠结。导师说让我去做移动办公的流程优化,但以我的死脑筋,实在想不出那个东西有研究的价值。于是找了一下刘未鹏的硕士论文,看了一下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,于是看起了自然语言处理,买了一本《python自然语言处理》,顺便学一下python,在这个过程中,还用到了正则表达式,所以买了一本《精通正则表达式》,作者和译者是两个令人羡慕的程序员,如果能到达这种水平就好了。现在是懂了许多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知识,但还没有实现有用的系统,这是今后努力的目标。
应该说这三个月来还是小有成就的,但期间有许多迷茫时刻,比如有那么一段时间只顾着做题目,不注重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学习,浪费了很多时间。而且实际上,现在的目标也不是很明确,因为如果真要做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,是需要有技术积淀的,而缺少的就是这个。但没有办法啦,只能这样前行。
昨天去佛山大沥,去舅舅那里。此前从大沥汽车站我都是坐摩的到他家里,但现在摩的的价格已由去年的5块钱上涨到8块钱,所以只好到车站对面的公交站台,挤公交去。闲着没事,将站牌上所有车次看了一遍,发现280公交车可以到华师大,记下。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挤上公交,但得到了这个重要信息,也才有了今天的旅行。
今天早上,吃过早饭,告别舅舅,回广州。在去大沥汽车站的路上,想想时间还早,何不去大学城逛逛呢?于是坐上280公交车,前往狮山大学城。经过半小时的车程,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。下车后,直奔校园,刚要迈进校园,一个声音传来,“这位同学,你不能进去”。顿时一惊,循着声音,发现是有门口的值班室传来。走上前去,一个长相憨厚,面容慈祥的中年保安坐在那里。了解情况后才知道,如果不是华师的学生,需要由华师的同学带着才能进去。好奇怪的规定,于是抱怨,但是抱怨是没用的。而且很纳闷的是,他怎么就看出我不是华师的呢?
看了一下地形,华师有点依山靠海之势,除了正门外,其它地方都被小湖泊包围着,不能翻墙。于是只能在校门口发呆,看了一下公交站牌,发现275公交。早上喝的水比较多,正愁找不到洗手间,于是心生一计,但很简单的就被化解。“你沿着坡走,第一个路口往右拐,就是东软,那里有洗手间”。够狠,也只能这样了,找了很久,问了一下路人,找到了。貌似这个洗手间地理位置很不好,竟然紧挨着垃圾回收站。肚子饿了,先吃点东西,吃了一碗牛肉丸+粉砂锅,向陈秀娜同学求救。于是再去找保安同志,但还是不让进。最后只能问他,怎么知道我不是华师的。他说:“我在这里几年了,是不是华师的很容易就看出来”。的确很强大,只凭一个侧脸,就可以确定。如果他稍微走神,我也就进去了。
也罢,既然来到这里,就在学校周围逛一下,沿着湖走,来到东软信息学院,看到二十来只白鹭栖身在对面的树上,还看到了一只翠鸟,不虚此行。本以为这里会像广州大学城一样,可以沿着湖边走一圈,结果不是。走着走着,来到了家禽养殖场,到了高速公路边上,似乎迷路了,但凭着对方向的把握,最后还是回到了华师正门,总行程一小时。该回广州了,于是坐公交车到大沥汽车站,本来想坐275回去,但是人很多,于是坐280回去。
最终,没有达到本次旅行的目的,但是却见到了一位认真,负责的人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不能登录徐宥的博客。昨天闲着没事,试用RSS,于是试用Google Reader,可以订阅徐宥的博客。由于GFW的存在,具备翻墙能力还是有必要的。本以为是由于Google Reader的翻墙能力,我才能订阅徐宥的博客。但今天早上没有使用Google Reader,可以登入徐宥的博客。我觉得Google Reader白底黑字太刺眼了,而且没有办法保留网站的设计风格,所以还是直接登录博客比较好。
在徐宥的博客上逛了一会,才知道徐宥同学去Google了,厉害。没想到徐宥同学已经结婚了,今天一位大师兄要结婚了,去看看。之前一直没有试过在博客里贴图片,贴一张徐宥同学结婚的靓照吧。
假期将至,推荐一个游戏给大家,学习之余,放松放松。游戏名字是Crayon Physics,在任晓祎的博客上看到这个游戏,但没有玩。某日,看到陈秀娜小朋友在玩QQ游戏,而我一直都不喜欢玩QQ游戏,于是就推荐这个游戏给陈秀娜小朋友。当然如果要推荐的话,自己要先玩玩这个游戏,好玩的话才能推荐。很快,我迷上了这个游戏。游戏的画风很朴素,但玩起来饶有兴趣。
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摘下天上的星星,但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。如果你至今还对无法摘到星星而耿耿于怀,不妨玩玩这个游戏,游戏的任务就是摘星星。
以下是我与陈秀娜小朋友的对话,对话如下:
邓世龙:陈秀娜小朋友,你玩过这个游戏之后有什么想法没?是否勾起你童年的回忆?
陈秀娜小朋友:我觉得这个游戏挺好玩,挺适合女生。背景音乐给人一种很喜悦很舒心的感觉,这个游戏中利用物理原理来完成,稍稍动动脑子还是挺好的。
邓世龙:小朋友,竟然会懂物理原理,不错不错。
陈秀娜小朋友:玩这个游戏,不知不觉中,你就会懂物理原理的。
邓世龙:游戏过程很像在创作一幅图画吧?
陈秀娜小朋友:是的,很像,我有点想画画了。
在Felicia的博客中看到这篇文章,很不错,于是转载。看完之后,只能感叹,自己还不符合计算机研究生的要求。
读计算机研究生最好要有实际际开发经验,这里所说的“有实际开发工作经验”通常应该具备:
当然,如果你有实际开发工作经验,感觉自己的水平和实力进入了一个高原期,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提高,那么计算机学院是唯一选择。因为计算机学院才能让你在理论上更上一层楼。当然能不能更上一层楼最终还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工作经验并不一定等于开发经验,我见过很多工作2-3年的人,但是没有一点开发经验。比如我。我原先的室友,研究生毕业,现在留校当老师,他好象从来都不写程序,好象也写不来程序。还需要说明的是,考计算机的人未必个个都是高手,严格来说,大部分都不会编程序。也就是说,庸庸碌碌之辈仍然占绝大多数。我的许多研究生毕业的师兄都只有到高校教书等,甚至找不到工作。所以不要寄希望于拿一张研究生文凭出去赚高薪。但是,对于有实际开发工作经验的人,要想自己在3年之中有一个真正的提高的话,计算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。
读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你自己要干什么,不能等导师来告诉你你应该干什么。研究生的优势在于理论功底深厚,思维具有穿透力,当然编程能力首先要过关,不要读完研究生还不知道MFC程序的WinMain函数在哪里。所以,研究生期间,你一定要做有理论深度的算法设计,比如大规模数据的搜索算法,性能是首要考虑因素,不要奢望SQL函数能够帮你解决问题,所有的问题你都必须自己解决,你必须解决内外存交换的性能瓶颈。再比如极品飞车的3D场景生成,图形变换,碰撞检测,物性模拟,纹理映射,灯光模型等等,这些都是可以保证你能拿到2万以上月薪的技术。如果你认为这些东西太难,不可能做得出来的话,那么你就不适合读研。真的,要是你认为读研之后还是要去搞一般的程序设计,如信息管理系统之类的软件,那么你读研的价值就完全不会得到体现,因为这些工作根本就不需要读研。 如果你只想成为软件开发高手(比如认为会编驱动程序或杀毒软件就是高手的那种),建议工作,不要考研;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,也不建议考研,你进来了只有瞎混一通。如果你有上述工作经验且想成为高级软件工程师(能够独立理解并设计出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的那种软件工程师)的话,那么强烈建议考研。考研让你有3年放松思考的机会,也有3年让你思想和技术积累沉淀的机会。非常难得的机会。不考研的话,这种机会就是一种奢侈,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么一种奢侈。同时,不管你是哪一种情况,都不建议考软件学院。除非你是女生,把能够成为一个研究生当着一生最大满足的那种女生。
其它的具体理论还有很多,但是都不如这几个个方面重要,因为我觉得这几个个方面是最具有根本性,全局性的能力培养环节。需要指出的是,很多高深理论对你的工作是无意义的,当心时间陷进去。一定要把效率最高的时间段用在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学习上。关于读研之后的出路是否光明的问题。我们应该承认,读研之后,你的工作机会不是变多了,而是变少了。而且越是高手,他的工作机会和工作范围就越少。这是因为,越是搞前沿研发的公司,其数量越少,在这个圈子的人也就越少。你找工作的范围就越小,试问:如果微软的OS设计专家出来找工作,能够让他选择的公司能有几家?但是,这种公司数量的减少是以工资待遇的急剧上升为补偿的,同时,你在工作中所受到的充分尊重也是在一般公司中体会不到的。所以不要担心学了高科技用不上,呵呵,你只会越来越感觉自己学的不够用。既然选择了理论深入,那么就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。
综合起来,我并不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理论背景,尽管我对算法类的课程并不恐惧,对程序题自认为有一定的悟性,但是我根本就没有什么编程经验,甚至对许多应用软件都很陌生,况且我还许要相当的时间恶补英语,我对数据也很敏感,但我觉得去做心理学的统计分析、理论假设,调查研究,似乎更合适。所以我觉得不适合读计算机研究生,至少没有这个时间,我把这些精力和我的基础很好的应用于心理学上,无论是基础心理还是应用领域,我觉得比较有信心学好的。希望大家给予指点,尤其上上次匿名的博友一定要来指点啊,你的分析还是很不错的,谢谢。 文章出处http://csfelicia.blogbus.com/logs/40001261.html。作者:Felicia
以下是一些整数对,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?
1 2
3 5
4 7
6 10
8 13
9 15
11 18
12 20
14 23
16 26
17 28
19 31
21 34
......
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整数对是否是这个规律中的数? 当然你可以按照这个规律一直写下去,然后再来判断是否满足,比如22 36,24 39是,23 38,25 40不是。但如果这两个数很大的话,不知道要写多久呢?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?
新生开学,后勤部的那些人又来卖草席,棉被等等,让我想起很多。
去年开学,独自一人背着个包,提着一个箱子前来报到,所以需要购置草席,毛毯等等生活用品。可惜运气不佳,那天下大雨,对华工周围的环境也不熟,只能就近原则,在学校里买。当时在学校里有两个卖家,一个是世博超市,一个是后勤部,我的第一选择是后勤部。因为这毕竟是学校的后勤部,价格相对来说会公道一些。草席,蚊帐,枕头必不可少,我喜欢喝开水,所以开水壶也必须买,毛毯也要买,晚上可能会有点冷。考虑到现在还不冷,被子就不用买了。于是就买下这些。枕头25,水壶23,毛毯65.吃过晚饭后,又去看了一下被子,看到后勤部的阿姨们挺辛苦的,在吃便当,下着大雨还要忙来忙去的,问了一下被子要90.我觉得有点贵,但考虑到这里是广州,物价可能会贵一点,这也是我第一次买被子所以不知道行情。我说我还是到外面去买吧。卖被子的阿姨说可以,但千万不要到世博买,世博坑人。就因为这句话,我心软了,想想后勤部的多辛苦,下着大雨还来卖东西,为了方便学生,吃便当也在所不惜,还会给你忠告。于是买下了这床被子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世博确实坑人,后勤部也坑人。
很快秋天就到了,拿出被子,总觉得被子短了,但还好现在不冷。不久冬天到了,这时发现问题了,被子只有180cm,而我身长170cm,所以稍不留意,双脚就要着凉,于是只能缩着双脚睡觉。但冬天依然寒气逼人,某日偶感风寒,于是去穗石买了一床毛毯(30元),顿时暖和许多。但是,去年冬天,广州冷得出奇,一床被子加两床毛毯还是难以御寒,晚上双脚冰凉冰凉的,只好穿着袜子睡觉。冷的时候就以那句话来鼓励自己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就这样,冬天过去了。(擦擦汗先)
寒假归来,想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,于是又去穗石村的琼琼百货买了一床被子,60元,是200cm。比后勤部卖给我的便宜30元,而且质量还更好。受不了,问了一下其它东西的价格,枕头20,水壶18。看来这后勤部除了方便学生之外,也赚了不少钱。这枕头和水壶多赚5元钱也就算了,可这被子赚得也太狠了吧。由此想到宿舍安装空调这档事,自从安装空调之后,住宿费每年多交200元,还要交100冷气费,也就是说4人一个宿舍要一年要交1200,四年就要交4800.应该可以买两台空调了。看来华南地区的商业气息太浓厚了,严重渗透到学校。华工要想成为研究型大学,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在此给穗石村的琼琼百货做一下广告,这里的草席啦,被子啦,毛毯啦,价格相当公道,如有需要,可以去这里买。当然你还可以还价,但是希望你不要这样做,还是把你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留给房地产开发商,这个才是重点。
还好,有了两床被子和两床毛毯,这个冬天不太冷。
最近在看《C语言名题精选百则--技巧篇 冼镜光》问题6.2是有关逆波兰式的,一下介绍一下逆波兰式。所谓逆波兰式是用来表示一道表达式的常见写法,是由波兰学派的逻辑学家发展出来表示逻辑式子用的。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,就是不会用到括号。在普通的算术式中,运算符在操作数之间,而在逆波兰式中,运算符在操作数后面。例如普通式子a+b,如果写成逆波兰式则是ab+;普通式子a+bc,写成逆波兰式则是abc+;式子ab+c,写成abc+.现在解释这是为什么。对于a+b,+的操作数是a和b,把运算符写在操作数后面,很明显写成ab+;对于a+bc,要先算bc,得到bc,这时+的操作数是a和bc,所以是abc+;同理可得到ab+c的逆波兰式。
如果算术式子中有括号,括号中的部分对运算而言就是一个完整的操作数。例如在(a+b)(c+d)中,a+b写成ab+,c+d写成cd+,最终整个式子写成ab+cd+.对于式子a(b+c)-(e+f)/g,a与bc+是的操作数,这一部分写成abc+;ef+与g是/的操作数,这一部分写成ef+g/,最终式子写成abc+ef+g/-.
可以看出,一旦写成逆波兰式,括号就没有了。这是它方便的地方,那么如何将算术式转变成逆波兰式呢?冼同学给出了提示。对于a+bc,读入+就无法知道这个加法能不能计算,一直到出现才能做出决定。同样,对于a+b(x+y),读入也无法知道这个乘法能不能计算,要等到x+y算出之后才能算*。其实就是在下个运算出现之前,并不知大目前这个运算可不可以算。如此,用栈是个好方法,把不能算的运算先压在栈中,于是现在的这一个就在栈顶,当下一个运算出现了,就看看顶上这个与下一个运算的关系,如果栈顶上的这个可以算,也就是栈顶上的运算的优先级大于等于下一个运算的优先级,就把它输出,如果不行,将下一个运算入栈。这里很关键要处理左右括号。
冼同学还说,其实,可以在其他书上找到答案,但建议不要这样做,因为在计算机刚问世是这是个难题,如果能够独立解决它而不求助外力的话,是很值得自豪的。正因为后面这句话,我没有立刻去找答案。折腾了一个上午,总算有点眉目,但我竟会想到用递归。还算我有点常识,递归程序一般都可以用栈实现的,既然在程序中已经用了栈了,就不应该再用递归了。困惑之际,上网查了一下逆波兰式,可恶,我看了算法,最终还是借助了外力。
与《C名题精选百则--技巧篇》相识,是在大一时,也就是四年前了。那时只会写求素数等基本程序,看了序言就知道这是本好书,做了序曲中最长平台这一题,被这本书折服了,之后就没有再看这本书。时隔四年,再次拿起这本书,总算可以坦然面对。看来算法水平有所提高了。这本书是台湾人写的,于1989年出版,中国大陆于2005年出版。差距。想到《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》作为MIT计算机科学的入门教材,而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入门教材是什么呢?我也不知道,反正我是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。差距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