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龙的自留地

兼济天下则达 独善其身则穷

标签归档: 马拉松

2015年杭州马拉松纪实


这次杭州马拉松,我以为已经准备充分,没想到结果依然是如此惨烈。

天空飘着小雨,但丝毫不影响跑步爱好者们的脚步,看到大家依然如此兴奋,不自觉的也兴奋着。刚开始的20公里,非常的开心,伴随着脚步一步步的前进,可以感觉到看到一个一个的把前面的人超过去,看了时间,前20公里两小时以内就跑完,感觉很不错。

然而,后面22公里开始,明显感觉脚步变慢,呼吸很正常,只是腿力不济。渐渐的发现,后面的人一个个的往前跑,而我则越跑越慢,这和去年的情形一样。到了33公里处,我意识到,今年的成绩绝对会比去年差,因为去年从33公里起,有一段小高潮,在这段时间里,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,竟一个一个的把前面的人超过。然而今年没有这样一股力量到来,更加痛苦的是,膝盖开始隐隐作痛。此时此刻,我才发现,平时对于腿部力量的训练太少了,以至于膝盖如此脆弱。

从37公里开始,每一公里,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,这对我来说确实是考验。于我而言,我更喜欢潇洒的跑步,就像前面20公里那样,可以随心所欲的跑,当然这需要体力。像这样半死不活的跑步,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折磨。然而,经过30多公里的消耗,膝盖的承受力确实堪忧,确实心有余,而力不足。归根结底,还是平时力量训练太少。事已至此,也只好慢慢磨时间,磨到终点。

最终,这次成绩也是跑马拉松以来最差的一次。如此成绩,和一年前潇洒跑厦门马拉松相比,真是差强人意。平时少流汗,战时多流血。只好等来年再一雪前耻。

2014杭州马拉松纪实


到杭州后,很自然的就报名了杭州马拉松。起初认为有两个月的时间准备,可以跑出好成绩,结果事情的发展不尽人意。两个月内,各种事情出现,留给跑步的训练时间总是不充分,最终只跑了一次20公里,于是我知道这次悲剧要发生了。

应该说杭马这天的天气很好,不冷。而杭州人民非常热情,是我经历的马拉松中,最热情的一次了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本可以跑出好成绩,可是自己知道准备不充分,所以很不好受。8点钟,准时出发,因为参加全马人数的限制,所以出发并不拥挤,如果有足够水平,很快就可以跑在前面。按照自己的正常水平,正常的跑,前面10公里非常的顺畅,只见超过一个个马拉松爱好者,犹如一匹脱缰的骏马,跑到15公里时,已经发现速度有所减慢,到了20公里时,看了时间,还是在两小时以内,正常水平。之后,来到滨江大道,看着钱塘江,心情本应该非常愉快才是。怎耐平时训练不到位,已经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,眼看着被人超过,毫无还手之力,只好像乌龟一样前行。

到了30公里,体能似乎已经用尽,公司老板也追上来了,可是只能看着他跑过去。过了钱塘江大桥,双脚竟有些疲软,只好停下来走路,休息。之后这段路程走走停停,极为狼狈。到了33公里时,双腿竟又有了些力量,于是有又活跃起来,竟超过了一些人,实在是高兴。到35公里时,忍不住去喝了口水,身体又冷了下来,速度也慢了下来,又开始被超越了。

此后一步一步的跑,像蜗牛一样慢慢挪动,可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,还是会有人比蜗牛更慢的,也渐渐想开了。毕竟自己确实是训练不到位,能跑出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了,而且还没有抽筋。有时遇到有人泄气的,还会鼓励鼓励他;遇到陡坡,许多人都停下来走路,此时还是慢慢跑上去,因为固执的认为,陡坡是难得的训练机会。就这样一步步跑来,竟也到快到了终点,最后两百米时,看到快到5小时了,还是来一次冲刺。

这次杭马,准备仓促了些,训练明显不到位。总的体会,平时如果只训练10公里,要想跑全程马拉松还是有些困难的,因为肌肉必须承受平时4倍的时间,对于肌肉是极大的考验。总体来说,这次是从骏马到乌龟,再到蜗牛的过程。当然蜗牛并不可笑,因为它知道终点就在那里。可是,如果可以,我更愿意做一匹骏马,自由奔放。

备战杭州马拉松


虽然跑步已经像吃饭一样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,可是马拉松就像一顿超级大餐一样,没有好的准备和胃口,很难吃好。到了杭州后,生活一度混乱,到了没有信心跑完全程的地步了。还好已经渐渐适应这样的生活,跑步计划也提上日程。

现在住在益乐新村这里,每天晚上下班后,如果有空,可以在益乐新村里跑。益乐新村足够大,街道也足够长,算得上理想的跑步地点。假若将所有的街道都跑上两边,以目前的实力,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,就训练强度而言,已经足够了。

晚上有空时,穿上那件英格兰球服,再穿一条短裤,就开始走街串巷的跑,借此也可以看看益乐新村的生活。益乐新村普遍都是出租屋,有些住在一楼的房间里,相对还是很小的;有些人共同合租一个大房间,摆几张床睡觉;看到一个小书店,店主就在书店后生活。相比较而言,自己睡一个大单间已经算得上幸运的。

发现益乐新村这里很多微公交,有30辆之多,一直不解,问过才知道微公交是可以年租的,5000元/年。好想租一辆来开开。

跑了几次后,体力也渐渐恢复了,毕竟功底还在那里,要恢复起来还是挺快的。只是这次要想跑进4小时就显得很困难了,可是4小时又是一直以来的目标,假若跑不进4小时,那这样跑又有什么意义呢?先能跑完全程再说意义吧。

瑜伽真是个好东西,之前很久没练后,就有些驼背了,现在练了几次,正常了一些。要想塑造匀称的体型,瑜伽不失为一种办法。

悲情的2014香港马拉松


用悲情两个字来形容这次马拉松经历再合适不过了。先是在去广州火车东站的路上,手机被偷;之后是因为晚上7:30才到山顶缆车总站,而等待的人太多,只好放弃去太平山顶,这样小学时的愿望就没有实现了;最后是跑到32公里时,大腿抽筋,眼看着能跑进4小时的,就这样就失去了。 本来我是将手机放背包,在给志容打了电话之后,就放在上衣的口袋里,双手插在口袋里。可是坐地铁时,因为人太多了,于是将背包放下,用手提着包,也没有去注意口袋里的手机。之后去自动售票机购票,很认真的买票。之后就发现手机不见了。可恶,竟然这个时候被偷了手机,去香港就真的成了原始人了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到香港后不敢独自出行很远,最终没有去成山顶广场。

16号早上5:30醒了,刷牙洗脸,吃过早餐后,在旅店里休息,等到6:30时再去起跑点。看了今天的天气预报,预报说气温有18度,于是穿短裤去跑。在起跑点,稍微做了热身,7:10就开始跑了。刚开始时,和志容一起慢跑,当做热身,等跑了20分钟后就开始按照正常速度跑,一路上也还顺利。

到了6公里时,看了时间,32分,是正常速度。之后很快就到了青衣大桥。

到了10公里时,看了时间,56分,速度依然正常。到了大屿山。

到了15公里时,时间1:21分,速度还不错,心里微笑了,看来有机会跑进4小时了。

到了22公里时,时间1:56分,速度依然不错,心里偷笑了。

到了30公里时,时间2:46分,这次不只是心里笑了,我开怀大笑起来,终于要跑进4小时了。没有想到,意外发生。

到了32公里时,大腿开始抽筋,大惊,已经跑了三次马拉松了,从来没抽过筋,怎么这次抽筋了,而且是最有希望跑进4小时的情况下抽筋了。只好停下来,让肌肉舒展开,然而效果不大,跑起步来,依然会抽筋,于是慢慢的往前走。想到不能跑进4小时,有点想哭了,还好泪水都当作汗水流出了。也在这时候,我才发现,其实今天挺冷的,天气预报真不准,按这气温,不到10度,再加上吹着海风,下着小细雨,顿时觉得很冷,而且肚子饿,饿的发晕,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了。到了中环地铁站时,有派发葡萄,我于是多吃了几个,也不顾后面的人了。

4:42分,终于到了终点,真不容易,也只有这次,我才真正发现,跑马拉松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,一度都想放弃,不知怎么,还是坚持了下来。

在我看来,这次之所以会抽筋主要有三个原因。一个是天气冷,而我是穿着短裤跑,所以腿部肌肉太冷,很容易抽筋;另一个是因为春节回家的缘故,所以没有坚持跑步,以致肌肉已经无法适应马拉松的强度;还有一个是准备活动还不够充分,只是在起跑点跑了不到400米。以后要吸取这次的教训,不再犯这样的错误。希望下次再跑进4小时了。

说香港马拉松的赛道是魔鬼赛道,我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,我想是因为跑过白云山和深圳山地马拉松的缘故。而香港马拉松的赛道周边的环境确实不错,因为香港的环境保护的很好,海水都是湛蓝湛蓝的,而厦门马拉松还被称为最美的马拉松赛道,其实在香港马拉松面前,只能算一般。

写在香港马拉松之前


17年前,也就是1997年,发生了许多事情。那时还在读小学,还是个毛头少年,当知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时,还在小村里奔走相告,邓小平死了,生怕别人 不知道一般。后来才知道,小平同志做了不少事情,其中一件是改革开发,另一件是一国两制。也在这一年,香港回归了,可惜小平同志看不到这个结果。

就 在香港回归的前几个月,县里派人来给我们开了个讲座,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香港的,具体内容现在已经记不清,毕竟太遥远了。然而他提到香港的夜景,他说香 港的夜景是亚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而太平山顶是一个极佳的观赏点,从太平山顶鸟瞰香港是极为不错的人生体验,如果有机会去香港,一定要去趟太平山顶。讲座 结束后,还给我们每人发了几只笔,以及一个香港回归纪念章。

听完他的介绍,去太平山顶也就成了我的一个心愿,心想总有一天要去看看。在广 州求学期间,离香港已经很近了,可是还是没有计划去香港,虽然很想去太平山顶,可是这样刻意去做一件事又一直不是我的习惯,所以只好作罢。而参加工作后, 不定期的进行跑步,最终体能已经达到了马拉松的要求,正好同事志容也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,在他的鼓励下,一起报名香港马拉松,于是有机会去趟香港了,也有 机会去看看香港的夜景,去一趟太平山顶,也算是圆了小时候的一个梦。

这次跑马拉松,并不保证能取得比厦门更好的成绩,因为春节回家后,已 经很久没跑步了。虽然初二那天跑着去了趟外婆家,但运动量好小,才1小时10分钟就跑完了。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家离外婆家很远,长大后才知道并不是这样。 尽力而为吧,还是很希望能跑进4小时,在香港这里。

跑步三周年


不知不觉中,已经开始坚持跑步三周年了,现在跑步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,几天不跑步,腿就痒了,要的就是这种效果。

翻开日记,才 发现记录的很乱,已经不清楚哪一天有跑步了,跑的距离和时间,混乱的生活啊。研三上学期,正是找工作的混乱时期,没想到找一份工作就把我整的这么惨,连记 日志的方式都改变了,不再是那么密密麻麻的记录每天干了什么,而是每天就几句话,一笔带过。因为如此,已经不知跑步的里程,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我已 经离不开跑步了。研三下学期,生活更加混乱了,找完工作,还要写毕业论文,这更加痛苦,生活也更加混乱,导致我的胃一度犯病,胃病和阑尾炎一并来犯,把我 给吓坏了,还好扛过来了。

真正有计划的跑步,还是在参加工作之后。因为心中一直有参加马拉松的梦想,这个梦想是由三年前的一个小伙子点燃 的。三年前,那时我还在扬州。一个跑步爱好者对我说,看你双目无神,实则对生活充满了渴望,眉宇间散发着一股孤独的气息,再加上你体格健壮,极为适合跑马 拉松。瞬时感觉遇到知音,为报答知遇之恩,三年间从未间断跑马拉松的想法,参加工作后,终于有机会完成了。我住的地方正好在主江边上,而公司的时间很弹 性,所以工作之余,有足够的时间来实施我的跑步计划。

从7月8号入职,每个星期都会去跑上三次。刚开始的时候,因为体力已经退化,只好在 中大校园的操场上练习,后来由于操场是晚上9:30就关门了,而我的体力也逐渐增加,于是改道去珠江边跑。老实说,珠江边的空气还是极为不好的,时不时传 来一股鱼腥味,偶尔还有一股尿骚味,只是没有更加合适的地方。刚开始是往广州塔这个方向跑,发现这里人太多,于是改为往人民桥方向。毕竟还是有基础的,很 快速度和体力又回到了10KM/h,隔天跑上个10KM,呼吸非常自如。后来因为报名了深圳的山地马拉松,于是和公司的同事胡志容一起去跑白云山。志容已 经参加过三次马拉松了,在他的带领下和鼓舞下,跑了六次白云山,我的体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
骑行也有助于提高耐力。用第一个月工资买了勇 士500后,到处骑行。在单骑走从化凤凰水库后,我的耐力更上一层楼了。可是马拉松的距离对于这平时的训练还是太远了,于是得跑更远的距离。周末的时候, 往更远的琶洲大桥进发,虽然很累,但还是坚持下来了。慢慢的20KM,25KM,30KM,已经具备了跑完马拉松的实力了。果然,顺利的完成了广州马拉 松。

用了三年的时间,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,也算是对那个小伙子的一个回报。老实说,还真得感谢他,要不然我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发现自己跑马拉松能力。

现在跑步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了,也难怪在日记不再会记录跑到哪里,不再记录时间和距离。因为跑步对于我来说已经像吃饭一样了,试问,有谁会在日记里几下今天吃了什么饭,吃了多少,用多少时间呢?

写在广州马拉松之前


再过两个星期,就是广州马拉松了,似乎应该写点什么。坚持跑步已经三年了,这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,心情自然有些激动,想起在赛场上奔跑的情景,不禁兴奋不已,一度低迷的肾上腺也兴奋了起来。

想 想自己是怎么走上跑马拉松这条路的,临毕业那一学期,时常和余朝林同学一起在瘦西湖校区的操场上跑步,那时我体力还不是很好,跑上6,7圈就开始累了。有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跑步,他说是来热身的,准备第二天跑半程马拉松,我俩同时赞叹他的勇气。接受表扬之余,他对我说,我这个身材非常适合跑马拉松的。于是我 看看了自己,记下了他的话。

为了不辜负这个伯乐,我制定了跑步计划,并从《跑步圣经》中汲取精神粮食,两年之后,也 站在了这个年轻人参加的赛场上,并成功的跑完了,可那毕竟只是半程,而更具有挑战的是全程,所以心里一直期盼哪天能够参加全程马拉松。去年广州市举行了第 一次马拉松,当时由于事情很多,自己也疏于训练,没能参加。时隔一年,已经走出了校园,时间不再像学校时那么自由了。庆幸的是,公司里有一个跑步爱好者---胡志容, 他已经参加了三次马拉松,而公司的作息时间允许我在早上和晚上时都能抽出时间来跑步,居住的地方也靠近珠江边,真可谓是天时,地利,人和。于是在志容的带 领下,我进入了广州马拉松的准备阶段,为了锻炼体能,周末时我们还抽空到白云山跑步。为了克服懒惰的天性,还特意邀请了饼干同学出赞助费,这样看在赞助费 的份上,我就不会轻易放弃。经过四个月的准备,我相信已经具备了跑完马拉松的实力了。前几天开始第一次跑30KM,3小时5分钟就跑完了,成绩还算不错。虽然最后走回家时,1KM的距离休息了三次才走完。还有两个星期,调整好状态,相信自己一定行的。

也许这个年轻人不知道,因为他这么一句话,竟然会改变了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。

 

2012扬州马拉松纪实


4月29日,参加了江苏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,很高兴,跑完了全程,一直懒得记下,现在写下来。

29日上午8:00就开始比赛了,从汽车东站出发,终点是扬州美术馆。6:00就起床了,刷完牙,洗完脸,刚哥(张鹏)就来找我了。带上护膝,穿上跑步衫,跑步鞋,就下去了。刚哥帮忙买了早餐,坐他的电动车去汽车东站,路上看到很多参赛者正赶往起点,公交车站都挤满了等车的人,还好有刚哥在,搭着他的电动车,很舒服。在车上吃好了早餐。

还没到7:00就到汽车东站了,之后刚哥就回去了,我去起跑点。比赛说明上说,要检录的,于是去找检录点,可惜没找到,人太多了。于是只好做一下准备活动,第一次参加比赛有点紧张,尿频来着。起点提供的移动卫生间太少了,上厕所的人又那么多,很多人只好在马路边小解,我是做不出来,于是找卫生间去了。在路上看到很多人别的号码布,看别针的方式就知道是参加过比赛的,于是改正了自己别号码布的方式。

快到比赛时,大家都挤在起点处,我看到周围很多中学生参赛者,一脸稚气未脱的样子(脸上长着青春痘),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学校集体报名的。她们也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,而我也是。

8:05时,比赛终于开始了,迷你马拉松,10公里,半程马拉松,浩浩荡荡6万多人出发了,排在最前面的马拉松专业运动员,之后就是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。刚开始根本没办法跑开,跑到五分钟后,渐渐的拉开距离。跑着跑着,感觉第一个5公里怎么这么长呢?还好我戴着手表,看了一下时间,才跑了20分钟,肯定没到,终于在出发30分钟后,到达了5公里饮水处。其实我不渴,但跟着大部队,喝了点水,之后就不对了,肚子有点疼,只好慢慢跑了。跑了十分钟后,肚子就不疼了,速度也就加快了一点,之前余朝林说过长跑最重要的是要稳定,不能一会快,一会慢,我的体会正是如此。一路上,扬州人民在热情的欢呼,加油!运动员!加油!很快就到了10公里饮水处,看了一下时间,58分,比第一个5公里快了一点,好现象。喝了一点水后,继续前行。很快就跑到了平山堂这里,这里风景读好,跑起来相当惬意,一路上可谓春风得意,一个老奶奶还夸我道:这小伙子跑的轻松。甚是高兴,在路上超过了一个中国警察,开心,很快就到了15公里处,此时已经跑了1:28分,此时我还开心了一会,莫非今天要两小时以内跑完?可惜没那么简单,到了17公里处,膝盖已经有些酸痛了,速度也只好慢下来,看到前面一个家伙抽筋了,我都有些担心自己会像他那样,但一想到也就一个大学城内环的时间就结束了,总能撑过去的。越到终点,加油声越多,可惜体力不济,只好慢吞吞的跑过去了。乔治西恩在《跑步圣经》上说,最后四百米是他最得意的时候,这是他可以一口气冲刺,超过对手。我也试试看,但很快放弃了,最后一百米感觉极为漫长,没有冲刺,匀速运动的跑过了终点。跑完后,得到了一块纪念奖章和一条浴巾。

之后就是换芯片(参赛计时用的芯片,28号那天,也就是领参赛衣服那天,交了100元押金换的)押金了,人太多了,窗口太少,组委会安排不当,正好下午来取。下午骑自行车过来,还好没抽筋。

这次参加半程马拉松,是一年前计划好的,虽然一度由于寒暑假而中断训练,但总的来说,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结果,所以很高兴。两年来也就做成了两件事,一件是跑完半程马拉松,一件是建立了这个博客。

到扬州只待了三天,由于有事,急着赶回学校了,不能和张光华同学见面了,遗憾。在这三天里,感谢周莉,刚哥,姜锋的款待。周莉同学请的火锅,让我见识到什么是优质服务;刚哥的电动车很不错,要不是他,坐公交车将很痛苦;感谢姜锋同学提供住宿;感谢郭永盛的自行车;感谢一起打牌的尹海兰;感谢热情好客的扬州人民。如果可以,明年见。